骨質密度檢測大解密:流程、費用與注意事項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Josephine 1 2025-05-17 健康

dexa scan價錢,檢查骨質密度,骨質檢查

為什麼要做骨質密度檢測?

骨質疏鬆症被稱為「隱形殺手」,因為它通常在無明顯症狀的情況下悄悄侵蝕骨骼強度,直到發生骨折才被發現。根據香港衛生署數據,50歲以上女性每3人就有1人因骨質疏鬆導致骨折,男性比例亦達1/5。這種「沉默的疾病」會使骨骼變得脆弱,輕微碰撞甚至咳嗽都可能引發嚴重骨折,最常見部位包括髖部、脊椎和手腕。

早期檢測具有關鍵意義。骨密度在30歲左右達到高峰後便逐年下降,透過定期骨質檢查可掌握骨骼健康狀態。當檢測發現骨量減少(osteopenia)時,就能及時透過營養補充、運動和藥物介入,避免惡化為骨質疏鬆(osteoporosis)。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建議,所有65歲以上女性及70歲以上男性都應接受檢測,但高風險族群更應提前關注:

  • 更年期後女性(雌激素下降加速骨流失)
  • 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者(如哮喘、風濕病患者)
  • 甲狀腺機能亢進或副甲狀腺疾病患者
  • 有家族骨折病史者
  • BMI低於19或極少運動者
  • 吸菸、酗酒或每日咖啡因攝取超過300毫克者

常見的骨質密度檢測方法

目前醫學界主要採用三種檢查骨質密度的方式,各有其適用情境與優缺點:

雙能量X光吸收測定儀(DEXA):黃金標準

DEXA scan被公認為最精確的檢測方式,誤差率僅1-2%。它利用兩種不同能量的X光穿透骨骼,測量腰椎和髖部的礦物質含量,全程無痛且輻射量極低(約為胸部X光的1/10)。香港多數公立醫院和私立影像中心都配備此設備,dexa scan價錢通常介於800-1,500港幣。

周邊骨質密度檢測儀

這類攜帶式設備主要測量手腕、腳跟或手指的骨密度,優點是成本較低且方便社區篩查,但準確性不如DEXA。適合用於初步評估,若結果異常仍需進一步做DEXA確認。

超音波骨質密度檢測

透過跟骨超音波傳導速度來間接評估骨質,完全無輻射且操作簡便,常用於孕婦或兒童的初步篩檢。不過其僅能反映局部骨骼狀態,無法取代DEXA的診斷價值。

香港常見骨密度檢測方式比較
檢測類型 檢測部位 準確度 輻射量 參考價格(HKD)
DEXA 腰椎/髖部 ★★★★★ 極低 800-1,500
周邊檢測 手腕/腳跟 ★★★ 300-600
超音波 跟骨 ★★ 200-400

DEXA 檢測流程詳解

若您預約了DEXA檢測,以下準備事項能確保結果準確性:檢測前24小時應避免服用鈣片,穿著無金屬鈕扣或拉鍊的寬鬆衣物。若有近期鋇劑造影檢查需告知醫護人員,因殘留鋇劑可能干擾結果。

實際檢測過程約10-15分鐘,您會平躺在掃描床上,儀器臂會緩慢移動拍攝腰椎和股骨影像。技術員會協助調整姿勢,可能需用支架固定腿部以獲得清晰影像。整個過程完全無痛,唯一不適可能是檢查床較硬,必要時可要求加墊。

報告通常包含兩個關鍵指標:

  • T值:與健康年輕成人比較的標準差,-1以上正常,-1至-2.5為骨量減少,-2.5以下即骨質疏鬆
  • Z值:與同齡人群比較,主要用於兒童或年輕患者評估

骨質密度檢測的費用與保險給付

在香港,dexa scan價錢會因機構類型與附加服務而異:公立醫院如符合高危條件可獲政府補助,自付額約200-400港幣;私立醫院收費普遍在1,200-1,800港幣;專業影像中心則多提供套餐優惠,例如連同維生素D檢測的組合約1,500-2,000港幣。

保險給付方面,香港醫管局轄下醫院對65歲以上長者及確診患者提供部分補貼。商業保險通常將DEXA歸類為診斷性檢查,若醫師認定具醫療必要性(如骨折病史或長期類固醇治療),高端醫療險可能全額理賠。建議預約前先向保險公司確認:

  • 是否需轉介信
  • 給付比例與上限
  • 指定醫療機構名單

骨質密度檢測後的注意事項

若檢測顯示骨量偏低,應立即採取行動:每日攝取1,000-1,200毫克鈣質(50歲以上需1,200mg),並透過曬太陽或補充劑獲取800-1,000IU維生素D。負重運動如快走、跳舞能刺激骨質生成,而游泳、騎單車等非負重運動則無此效果。

骨密度變化是長期過程,建議:

  • 正常或輕微骨量減少者:每2-3年追蹤
  • 骨質疏鬆患者:每1-1.5年複查並配合藥物治療
  • 高風險族群:即使初次結果正常,也應每1-2年檢測

最後要強調,骨質檢查報告需由專業醫師解讀。例如某些情況下T值可能低估風險(如糖尿病患者骨質較硬但易碎),或需結合FRAX骨折風險評估工具判斷。香港骨科醫學會建議,任何骨密度檢測異常者都應轉介至風濕科或內分泌科進一步評估。

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