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傷口護理全攻略:預防感染、淡化疤痕
一、剖腹產傷口的種類與特性
剖腹產是現代醫學中常見的分娩方式,尤其在香港,根據衛生署數據,約有40%的孕婦選擇剖腹產。剖腹產傷口主要分為兩種:橫切與縱切。橫切傷口位於比基尼線下方,長度約10~15公分,傷口較美觀且復原較快;縱切傷口則從肚臍下方延伸至恥骨,多用於緊急情況,但疤痕較明顯。剖腹產bb的媽媽需特別注意,傷口會經歷三個階段:發炎期、增生期與成熟期,全程約需6~12個月。過程中,傷口可能出現輕微疼痛、瘙癢或緊繃感,這些都是正常現象。
二、傷口護理步驟
1. 清潔:使用溫和的清潔劑
剖腹產寶寶的媽媽在產後24小時內,醫護人員會協助清潔傷口。出院後,建議每天用溫水與中性清潔劑(如嬰兒沐浴露)輕拭傷口周圍,避免直接沖洗傷口。香港婦產科醫生推薦使用無酒精、無香料的產品,減少刺激。
2. 消毒:使用醫師建議的消毒藥水
消毒是預防感染的關鍵步驟。常見的消毒藥水包括優碘(Povidone-iodine)或生理鹽水,每日1~2次。注意:切勿使用雙氧水或酒精,可能延緩癒合。若剖腹產傷口出現輕微紅腫,可局部塗抹抗生素藥膏(如Neosporin)。
3. 保持乾燥:避免潮濕、悶熱
香港氣候濕熱,建議穿著寬鬆棉質衣物,並在洗澡後用無菌紗布輕壓吸乾水分。可使用防水敷料暫時覆蓋傷口,但不宜超過24小時,以免滋生細菌。
4. 更換敷料:定期更換,避免感染
初期每天更換敷料1次,待滲液減少後可改為2~3天一次。選擇透氣性佳的矽膠敷料,既能保護傷口,也有助淡化疤痕。若敷料黏貼處出現過敏,應立即停用並諮詢醫生。
三、預防傷口感染
1. 注意個人衛生
接觸剖腹產傷口前務必洗手,並避免與剖腹產bb共用餐具或毛巾。香港家庭空間有限,需特別注意環境清潔,定期消毒門把、手機等常觸碰物品。
2. 避免觸摸傷口
即使感到瘙癢,也不可用手抓撓。若需調整敷料,應使用無菌棉棒輔助。研究顯示,頻繁觸摸傷口會使感染風險增加3倍。
3. 飲食均衡,增強免疫力
多攝取蛋白質(如魚肉、雞蛋)、維生素C(奇異果、橙)及鋅(牡蠣、南瓜籽),促進膠原蛋白生成。香港傳統月子餐中的薑醋與豬腳薑雖有益,但過量可能導致燥熱,影響傷口癒合。
4. 及時就醫,處理異常情況
若出現以下症狀,應立即就診:
- 持續發燒超過38°C
- 傷口散發異味
- 劇烈疼痛或搏動感
四、淡化疤痕的方法
1. 使用除疤藥膏或矽膠貼片
香港市面常見的除疤產品含洋蔥提取物(如Contractubex)或維生素E,需持續使用3~6個月。矽膠貼片則透過保濕與加壓原理,有效減少疤痕增生率達60%。
2. 按摩疤痕:促進血液循環
產後6週可開始按摩,用指腹以畫圈方式輕壓疤痕,每日5分鐘。搭配嬰兒油或玫瑰果油,能軟化硬結組織。注意避開尚未完全癒合的剖腹產寶寶臍帶護理區域。
3. 雷射治療:諮詢醫師建議
對於凸起性疤痕(蟹足腫),可考慮脈衝染料雷射或飛梭雷射。香港私家醫院通常提供單次$2000~$5000港幣的療程,需進行3~5次。
4. 避免陽光直射:防止色素沉澱
新生疤痕對紫外線敏感,外出時應以衣物遮蓋或塗抹SPF30+防曬霜。香港夏季紫外線指數常達「極高」水平,需特別防護。
五、特殊情況處理
1. 傷口紅腫、發熱
輕微紅腫可冰敷10分鐘,每日2~3次。若伴隨發熱,可能是蜂窩性組織炎,需口服抗生素治療。
2. 傷口滲液、化膿
黃綠色膿液表示感染,應以無菌棉棒清除後塗抹抗生素藥膏。香港衛生署建議,若滲液持續3天未改善,需進行細菌培養。
3. 傷口裂開
立即以乾淨紗布加壓覆蓋,並平躺避免腹壓。表層裂開可自行癒合,若見皮下組織(脂肪層),必須急診縫合。
六、常見迷思破解
1. 傷口不能碰水?
現代醫學證實,適當清潔反而降低感染風險。建議術後48小時開始輕拭,避開強力沖刷。
2. 傷口要一直包紮?
過度包紮會阻礙透氣,待滲液停止後可改為開放式護理,僅在摩擦風險高時(如抱剖腹產寶寶)暫時覆蓋。
3. 吃醬油會讓疤痕變黑?
無科學依據。疤痕顏色取決於黑色素沉積,與飲食無關。但過量醬油可能導致水腫,間接影響復原。
七、結語:細心呵護,讓傷口順利復原
剖腹產是生命的見證,傷口護理需要耐心與科學方法。從清潔步驟到疤痕管理,每個環節都關乎長期健康。香港媽媽們在照顧剖腹產寶寶的同時,也別忽略自我照護。若有疑慮,隨時聯繫產科醫生或母嬰健康院,獲取專業支援。
相似文章

慳錢大作戰!香港免費激光脫毛攻略:最新優惠情報一網打盡
.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m_fill,h_100,w_100)
Sofwave香港體驗分享:親身感受,見證肌膚逆齡奇蹟

外泌體:細胞間的秘密信使,你不可不知的生命密碼

重塑生命:解鎖細胞機的潛力,開創醫學新紀元

無針注射效果大揭秘:美麗、健康,一次擁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