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的孩子不挨打不挨罵,養的自由又放任,卻幾乎看不到熊孩子?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Kitty 76 2018-04-30 綜合

文/橙子

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說說咱家娃」(ID:mykidsstory)

國內有一類社會新聞或者話題總是會很吸人眼球,叫做「熊孩子闖禍」,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個刷新認知下限熊出天際的倒霉孩子出現,引起輿論一篇譁然:什麼潑火鍋湯燙人臉啊;往電梯上撒尿啊;20樓往下扔瓶子啊,用可樂洗鋼琴啊;甚至鬧出各種人命的……

對這種熊孩子,所有的吃瓜群眾的評論好像來來回回離不開倆字——欠揍!就好像孩子挨多少打和他的道德品質直接成正相關一樣,吃瓜群眾不負責任的隨便打打嘴炮就算了,當父母的千萬不可以這麼簡單粗暴的看問題。

如果孩子挨多少揍和道德水平真的掛鈎,那些立法禁止打孩子的歐美國家,應該滿街都是無法無天搗蛋作亂的熊孩子才對。但事實好像正好相反。

經常有人問橙子,美國父母真的不打孩子嘛?

雖然每個州的法律不太一樣,有些州也允許父母用某種特定的方式打孩子(打的板子多長多厚都規定好了),但是絕大多數家長為了避免麻煩還是不敢打孩子,萬一一個失手打重了,孩子委屈出去亂說,或者身上的傷痕被發現,那是有失去撫養權風險的,到時候連見孩子一面都難。代價太大,有的時候不是不想打,是真的是惹不起啊!

那麼下一個問題來了:這些沒挨過打的孩子,還能管得住嘛?

其實美國孩子給人第一印象,確實好像是挺自由放任無法無天的,無論男孩女孩個個都活潑好動,沒有一個「乖巧」的。如果你經過一個典型的北美的兒童遊樂場,可能會懷疑裏面亂竄的孩子都處於某種半瘋狀態:孩子可以甩掉鞋子,光腳踩在沙子地上亂跑,可以在地上亂爬,滾得滿身都是土,可以放肆的嬉鬧,沒命的追趕奔跑,登高爬低一刻都不停……沒有任何人覺得這有什麼不妥。整個遊樂場看起來是極端無序混亂,像一鍋沸騰的粥在翻滾,隨時就會爆炸。但是說也奇怪,這麼多孩子在場子裏瘋鬧,卻幾乎沒有什麼衝突發生,孩子們好像會自動自發的排隊輪流,避免衝撞。

為什麼能保持着這種喧囂下的和諧呢?

因為有人管啊!場子裏的孩子可以說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每個孩子旁邊都有一個成年人在緊緊的盯着,手機都不拿出來,就算是嘴巴里和別人聊天,眼睛也一直在追着孩子,一方面是為了保護孩子安全,一方面是看着孩子的行為,只要發現自己孩子侵犯到他人,無論是有心的還是無心的,一定會有大人在五秒鐘之內做出反應。

我還非常清楚的記得,第一次看到到美國的父母管教孩子的情景,可以說非常典型了:

那時候毛頭還不會走路,有一次我帶他在小區遊樂場盪鞦韆,帶來的一個嶄新的玩具小推車就放在鞦韆架旁邊,然後場子裏跑來了連喊帶叫的兄弟兩個,目測一個3歲一個5歲的樣子,特別的淘氣,滿場的嬉笑打鬧喊叫,瘋得我覺得頭都大了。不出所料,那個3歲左右的男孩兒很快看上了我擺在旁邊的玩具推車,拿起來就亂摔,剛摔了一下,這孩子就被一個胖大嬸拎了起來,並且拽到我面前。

「說對不起!」胖大嬸聲音不大,但是語氣很堅定。

我連忙擺手說,不用不用,玩一下不要緊的,小孩子嘛!胖大嬸說,那可不行,這孩子需要上課,知道別人的東西不能亂動。雖然那孩子明顯不太樂意,還是扭扭捏捏的說了聲sorry,胖大嬸滿意的說了一句"good boy",才鬆手讓他下地繼續玩。

倆孩子還是依然玩得很瘋,但是他們再也沒碰過我家的推車一指頭,而且明顯會有意識的避開我和我家娃一定距離。

美國孩子和中國孩子相比,確實要普遍顯得「野蠻奔放」一點,有的孩子興奮起來甚至有點瘋瘋癲癲的,基本看不到一個沉穩的「小大人」。但是他們再怎麼瘋怎麼淘,在公眾場合都會有基本教養:他們可能會在公園的泥地里亂爬,但是絕對不會在超市里橫衝直撞;他們可能因為情緒崩潰而大哭,但是絕對不會在安靜場合故意喊叫喧譁;他們可能吃飯吃得滿臉都是,但是絕對不會在吃飯的時候下地亂跑。

他們也會孩子氣十足,會大哭大笑,會莽撞衝動,但是行為舉止卻非常有分寸底線,甚至內化成為一種無意識的習慣:我曾經看到過一個三四歲的孩子不知道為何哭得上氣不接下氣,但是咳嗽的時候依然會記得用手肘掩蓋住鼻子,抽抽噎噎說出的字句,也依然會用禮貌用語。

在美國和加拿大一共待了9年多,我基本沒在公眾場合看到過特別惹人煩的熊孩子(黑人或移民的熊孩子確實有,白人的沒見過),偶爾有熊的,也會被在旁邊緊緊盯着的家長消滅在萌芽當中。

而教養這麼好的孩子,並不需要挨揍才能實現,美國父母不光不打孩子,連厲聲斥責都很少看到,和孩子說話從來都是溫溫柔柔的。但是該有的原則卻是異常堅持,如果孩子公共場合行為舉止欠妥,又拒絕改正,家長一定會不顧孩子哭鬧把他帶離現場,讓孩子知道他的行為不被接受。天長日久,即便不用打罵,孩子也知道不該做什麼。

所以說,這世界上哪裏有什麼熊孩子,那些所謂的「孩子小」,「不懂事」,「太淘氣」,「管不了」,都是推脫的藉口。

每個公眾場合喧譁,搞破壞,騷擾他人的熊孩子背後,都站着一對不負責任的父母,他們害怕孩子的反抗和哭鬧,不想承擔對孩子「管教」的重任和壓力,於是放棄了自己作為父母的權威,把本該在家庭里就解決的問題,踢到了社會上,讓公眾來承擔了教育成本,這才導致了種種「熊孩子闖禍事件」。你看那些事件里,哪個孩子是父母監管到位的?

當然了,即便在中國,這樣放任孩子為所欲為的熊父母肯定也是極少數,大多數父母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得體有教養的。

但是一提到管教孩子,很多中國父母除了打屁股和吼一頓好像就沒有其他手段了,其實打罵是最差勁的管教方式:你越是用肢體和語言暴力來「修理」孩子,孩子反而會在你身上學習到這種行為,他會認為肢體和語言暴力是沒問題的,爸爸媽媽都這樣做,而我現在之所以不能這麼做是因為我相對爸爸媽媽太弱小,當我找到比我弱小的傢伙的時候,我就可以用暴力發泄我的情緒或者命令控制他了。

所以說,有的家庭,越是「管教」孩子,越是讓孩子的行為問題變得更嚴重。

那麼,不打不罵如何能管教孩子?有些父母總覺得這太難了,但是這在美國只是日常。其實哪裏有什麼妙招,都是日復一日堅持下去的笨功夫:

1,行動起來,別怕孩子哭

規矩就是規矩,底線就是底線,無論孩子如何哭鬧,做侵犯他人的事情就是不被允許,一旦看到孩子打人搶東西等不妥的行為,請閉緊嘴巴,第一時間用行動阻止,把孩子帶離現場,等孩子情緒平復之後再開口和他講道理

2,批評行為,但是愛孩子

蹲下身子,直視孩子的眼睛,用平靜的語氣告訴孩子,你是個好孩子,媽媽愛你,但是你這個行為是不對的,需要改正,不可以這樣做,如果再這樣做,媽媽就只好帶你離開這個地方了。

3,重複一百遍一百遍

不要指望孩子被教育幾次就能改正壞行為,有些不妥行為是年齡特點,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教育才能真正有效果。切莫着急,在孩子心靈種下一顆善意的種子,等時間靜靜流淌,孩子一定會變好。

總而言之還是那句話——行為溫柔,態度堅定,缺一不可

如果你行為溫柔,態度不堅定,那嬌慣出一個無法無天的熊孩子妥妥的!

如果你行為很暴力,態度卻不堅定,那就是紙老虎,嚇不住孩子的,孩子很快就學會用哭鬧,撒嬌,自殘,不吃飯,當眾耍賴,找救兵等各種方法來搞定你。

如果你態度堅定,行為方式卻很暴力,孩子可能一時在你面前懂規矩,但是會嚴重損壞親子關係,孩子要麼習慣壓抑自己,畏縮懦弱,要麼變得乖張暴力,一眼看不到就完全失控。

在中國,總是有很多輿論更多的把焦點集中在熊孩子身上,說這樣的孩子有多可惡。但其實在我看來,熊孩子現象只是父母管教不當的一個側面而已。因為中國父母很多不懂得科學方法,總是傾向簡單粗暴的對待孩子,中國的很多孩子呈現的狀態是一種兩極分化:要麼就是完全放任不管,孩子完全沒有邊界和規則,變成無法無天的熊孩子;要麼是管得太死了,把孩子管到一種害怕父母的狀態,壓抑自己的情緒,偽裝成一幅乖巧懂事的樣子,做什麼都要看父母眼色,失去了孩子的應有的活潑和童真。

這兩種狀態都是不對的。

願每個父母能修煉自己,不單要管孩子,還要用正確科學的方式來管。願我們的孩子,都能早早的清楚邊界和底線的所在,習慣用善意待人,在社交當中獲得快樂。更願他們能在愛與鼓勵中成長,可以擁有放肆的笑容和瘋狂的念頭,成為一個孩子該有的樣子。

作者介紹:教育碩士,旅美全職帶倆娃,對寶寶哭鬧永遠有辦法的媽媽。

為什麼美國的孩子不挨打不挨罵,養的自由又放任,卻幾乎看不到熊孩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來源:http://www.sohu.com/a/229948353_372535

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