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抽針後傷口護理:預防感染,呵護健康
乳房抽針後傷口護理的重要性與基本原則
乳房抽針(又稱乳房活檢)是診斷乳房病變的重要檢查手段,尤其當乳房超聲波檢查發現可疑腫塊時,醫生可能會建議進一步進行抽針以獲取組織樣本。根據香港乳癌基金會數據,2022年香港約有4,800宗新確診乳癌個案,其中許多患者需透過乳房抽針確診。抽針後傷口雖小,但若護理不當可能導致感染或延遲癒合,影響後續治療。因此,掌握正確的傷口護理知識,不僅能降低感染風險,更能呵護乳房健康。
抽針後傷口通常僅有1-2毫米,但由於乳房組織敏感且血液循環豐富,護理時需遵循三大原則:「溫和清潔」、「保持乾燥」和「密切觀察」。香港衛生署建議,抽針後24小時內應避免劇烈運動,並在48小時內使用防水敷料保護傷口。以下將從五大面向詳細說明護理要點。
一、傷口清潔
抽針後24小時方可開始清潔傷口,首選生理鹽水或煮沸冷卻後的清水,避免含酒精或香精的清潔劑刺激組織。香港醫管局指引建議:
- 工具選擇:使用無菌棉棒或醫用紗布,切勿直接用手觸碰傷口
- 清潔手法:以傷口為中心向外螺旋式擦拭,力道需輕柔如羽毛拂過
- 特殊情況:若傷口周邊有殘留超聲波檢查用的凝膠,可先用溫濕紗布軟化後再清除
清潔頻率通常為每日1次,但若身處悶熱環境或大量出汗,可增至2次。值得注意的是,約15%患者會對普通膠布過敏,若出現瘙癢或紅疹應改用低致敏性敷料。
二、敷料更換
現代敷料技術已從傳統紗布進化到親水性纖維敷料,香港市面上常見的類型包括:
敷料類型 | 優點 | 適用階段 |
---|---|---|
透明薄膜敷料 | 防水透氣,可觀察傷口 | 抽針後首48小時 |
水膠體敷料 | 促進肉芽組織生長 | 3天後癒合期 |
更換敷料時應遵循「清潔-消毒-覆蓋」三步驟:先用碘伏棉棒消毒(由內向外畫圈),待乾燥30秒後再貼上新敷料。若敷料邊緣捲起或滲液超過1公分直徑,應立即更換。
三、觀察傷口
正常癒合過程會經歷:
- 24小時內輕微滲血(約硬幣大小)
- 3天後形成薄痂
- 7-10天痂皮脫落
需警惕的感染徵兆包括: 乳房 超聲波 檢查
- 持續加劇的脹痛感(與抽針後正常悶痛不同)
- 傷口發熱且周圍出現放射狀紅斑
- 黃綠色膿性分泌物伴隨腐臭味
香港大學研究顯示,約3.2%的乳房抽針患者會發生感染,糖尿病患者風險更高達5.7%。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至乳腺外科就診。
四、避免感染
日常生活中的防護細節:
- 沐浴防護:首週建議擦浴,若淋浴應使用防水貼並限制在5分鐘內
- 衣物選擇:100%純棉內衣最佳,避免蕾絲邊緣摩擦傷口
- 睡眠姿勢:側睡者可在乳房下方墊小枕頭減壓
特別提醒:抽針後1週內應暫停游泳、桑拿等活動,香港公立醫院數據顯示,潮濕環境會使感染率提升2.3倍。
五、特殊情況處理
當發生以下狀況時需緊急處理:
- 持續出血:用無菌紗布按壓10分鐘仍未止血
- 血腫形成:乳房突然腫脹變硬伴隨皮膚青紫
- 過敏反應:敷料覆蓋範圍出現蕁麻疹或呼吸困難
香港乳腺學會建議,抽針後應安排3天、7天兩次追蹤檢查,透過乳房超聲波確認內部癒合情況。若同時接受乳房超聲波檢查與抽針,更需注意探頭接觸部位的清潔。
正確的傷口護理能將抽針併發症風險降低70%以上。記住:微創不等於零風險,細心照護才是保障乳房健康的關鍵。當不確定傷口狀況時,寧可過度謹慎也要及時諮詢醫護人員。
相似文章

30歲後必備!抗衰老護膚品排行榜,讓你永遠停留在少女時代!

早晚抗衰老護膚攻略:日夜呵護,鎖住青春!

抗衰老護膚品選購指南:告別初老,重拾年輕光彩!
.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m_fill,h_100,w_100)
撫平細紋不求人!精華搭配按摩,打造緊緻彈潤肌

瑞絲朗透明質酸價錢趨勢分析:未來價格走向與預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