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糜爛vs.子宮頸癌:妳該如何分辨?
一、子宮頸糜爛與子宮頸癌的關聯
子宮頸糜爛(又稱子宮頸靡爛或子宮糜爛)是一種常見的婦科問題,許多女性在聽到這個名詞時,往往會聯想到子宮頸癌。然而,子宮頸糜爛並非子宮頸癌的前期病變,兩者之間並無直接的因果關係。子宮頸糜爛主要是由於子宮頸內膜的柱狀上皮細胞外翻至子宮頸外口,導致外觀上呈現紅色糜爛狀,這是一種生理現象,並非真正的「糜爛」。
儘管如此,長期未治療的子宮頸糜爛可能會增加HPV(人類乳突病毒)感染的風險。HPV感染是子宮頸癌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高風險型HPV(如HPV16和HPV18)。根據香港衛生署的數據,約有80%的女性在一生中會感染HPV,其中大部分感染會自行清除,但持續感染高風險型HPV則可能導致子宮頸癌。
因此,雖然子宮頸糜爛本身不會直接演變為子宮頸癌,但若合併HPV感染,則可能增加患癌風險。這也提醒女性,即使診斷為子宮頸糜爛,也應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以早期發現可能的HPV感染或癌前病變。
二、子宮頸糜爛與子宮頸癌的症狀區別
子宮頸糜爛的常見症狀包括:
- 白帶增多,可能呈黃色或帶有血絲
- 性交後出血
- 下腹輕微不適或腰痠
這些症狀通常較輕微,且不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然而,子宮頸癌的症狀則更為明顯且嚴重,包括:
- 異常陰道出血,如性交後出血、停經後出血或月經間期出血
- 陰道分泌物增多,可能帶有惡臭
- 晚期可能出現骨盆疼痛、排尿困難或體重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子宮頸癌在早期可能完全無症狀,這也正是定期篩查的重要性。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顯示,約有30%的子宮頸癌患者在確診時已進入晚期,這與缺乏定期檢查有密切關係。
三、子宮頸糜爛與子宮頸癌的診斷方法
子宮頸糜爛的診斷主要透過婦科檢查,醫生會使用陰道鏡觀察子宮頸的外觀,若發現紅色糜爛區域,則可能診斷為子宮頸糜爛。此外,醫生也可能建議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以排除其他病變。
子宮頸癌的診斷則更為複雜,通常包括以下步驟:
- 巴氏塗片(Pap smear):這是篩查子宮頸癌的主要方法,能檢測出癌前病變或早期癌症。
- 陰道鏡檢查:若抹片結果異常,醫生會進一步進行陰道鏡檢查,以放大觀察子宮頸的細節。
- 活組織檢查:在陰道鏡下取少量組織進行病理檢查,這是確診子宮頸癌的金標準。
香港衛生署建議,25歲以上或有性經驗的女性應每3年進行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以早期發現病變。
四、預防子宮頸癌的關鍵
預防子宮頸癌的關鍵在於減少HPV感染風險及早期發現病變,具體措施包括:
- 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這是目前最有效的篩查方法,能早期發現癌前病變。
- HPV疫苗接種:香港政府已將HPV疫苗納入學校免疫計劃,建議9歲以上女性接種,以預防高風險型HPV感染。
- 安全性行為:使用保險套可降低HPV感染風險,同時減少性伴侶數量也有助於預防。
- 戒菸:吸菸會削弱免疫系統,增加HPV持續感染的風險。
根據香港癌症基金會的數據,接種HPV疫苗可降低70%的子宮頸癌風險,而定期抹片檢查則能進一步減少死亡率。
五、如果確診子宮頸癌,該怎麼辦?
若確診為子宮頸癌,應盡早接受治療。早期子宮頸癌的治癒率較高,治療方法包括:
- 手術治療:適用於早期癌症,可能切除子宮頸或子宮。
- 放射治療:利用高能量射線殺死癌細胞,常用於中晚期癌症。
- 化學治療:透過藥物殺死癌細胞,可能與放射治療併用。
除了生理治療,心理支持也極為重要。香港多家醫院設有癌症病人支援小組,提供心理輔導及同路人分享,幫助患者面對疾病。此外,家人與朋友的陪伴也能大幅提升患者的治療信心與生活品質。
總之,子宮頸糜爛與子宮頸癌是兩種不同的疾病,但透過定期檢查與健康生活習慣,女性可以有效降低子宮頸癌的風險,並在早期發現時獲得及時治療。
相似文章

冷暖空調常見問題解答:讓你不再煩惱,輕鬆解決使用上的疑難雜症

醫管局轉介超聲波診所全攻略:流程、費用、注意事項

醫管局磁力共振轉介流程詳解:一步到位,不再迷路

打造舒適睡眠環境:除了枕頭,你還需要注意這些

告別借錢中介:教你如何聰明理財,擺脫財務困境
